我们是辽大97信息“王牌寝室”
于燕
回忆篇
20年前,1997年,我们初入辽大校园,女生的宿舍楼就在校礼堂的旁边,八个女生1间宿舍,我们成就了名副其实的“王牌寝室”!
那时我们风华正茂,青春逼人,勤奋上进,坚韧不拔!:
学习上,属信息专业的课程最多,课业最繁重,同寝的姐妹们常常是上到晚自习都清楼了,再回到寝室用节能灯继续看书,所以班级的前几名总跑不出我们寝室,最牛的一次,八个人全部获得奖学金。
校园生活多姿多彩,辽大总是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。学生会、舞台上、运动场到处都有我们寝室成员积极活跃的身影。“校园十大歌手”、舞蹈协会会长、优秀干部,抬头多得不胜枚举。
毕业时收获满满,2人保送研究生,2人考研成功,2人进入华为,1人出国深造,1人后来考了东北大学MBA。感叹就连大学期间的爱情,也有5对修成了正果!
携手并肩,共同努力的背后,弥足珍贵的是我们相惜相守的情谊:忘不了每晚熄灯后我们总会聊很久的那些闺蜜悄悄话。家在沈阳的那几个,每逢周末回家,都给我们带一堆好吃的回来,鱿鱼圈、炸蘑菇等成了记忆中的美味。还有一到假期我们总会到其中一个家里小住两天,睡不下就床上睡4个,打地铺4个,就这样陆续去过了大连,鞍山,锦州,阜新。毕业前在寝室守着一台破电脑边磕瓜子边看《韦小宝》笑成一团的日子是我们最放松,惬意的小时光……多么难忘难舍的青春岁月啊!我们哭过,笑过,经历过,那都是一串串不能磨灭的印记,留在了岁月的时光机里。
绽放篇
20年后,2018年,时光匆匆,昭华易逝,40将近。我们追求事业的成功,在500强公司的职场中奋斗打拼;我们经营家庭的幸福,陆续为人妻、为人母,身上叠加起越来越多的角色,其中3个都成了俩娃的妈,还有3个都有了自己可爱的小公主。
我们分散在北京、沈阳、大连几个城市,但无论出差多忙,只要到了姐妹们所在的城市,都尽量出来小聚一下,分享喜悦,吐露烦恼。
我们还常常策划带着娃一起“妈妈去哪儿”,最厉害的一次大小10个在首尔自由行了7天,留下了最最珍贵的韩服大合照。一个姐妹的笑容也定格在那次难忘的韩国之旅。之后这位姐妹患癌,再坚强的她也没能逃过病魔的魔爪,于2016年仙逝。痛心的我们祈祷再不要一起参加谁的葬礼,直至百年之后。
于是我们更加珍惜,想要留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。2017年末,我们一起回沈阳拍摄了难得的闺蜜照。我们脸上、身上留下的岁月痕迹是人生赋予我们的礼物,阻挡不了我们绽放成熟热情的光芒!摄影师夸我们像“韩国女子天团”,我们自嘲“纪念出道二十年”!或魅惑性感,或端庄温婉,你挽着我,我贴着你,这是亲密无间的最好诠释,也是我们内心真实温暖的表达。
展望篇
展望未来,下一个20年太过遥远,但我们已然定下些小目标:比如约着去跑一场马拉松,继续带娃去旅行,还有三年后再拍一次闺蜜照,目标是那时拍的要比现在再年轻5岁!
年轻时只想着走出去,越高越远越自由,岁数大了,就想要亲密的人离得越近越好,即便是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,能看得到你的容颜,听得到你的声音,都不及亲自握着你的手,再来一个大大的拥抱。
所以特别舍不得一个姐妹以后要移民,定居异国他乡。虽然心里知道其实都会圆圆满满,越来越好,相信无论相隔多远,日子有多忙碌,我们都可以保持这样的状态,就是随时随地在闺蜜群里哈拉一句,就会有七嘴八舌唠唠叨叨的一堆回应。所谓闺蜜,就是无论自己想做什么,都是身后永远鼎力支持的大后方!闺蜜有你,有幸,无憾!
尾声
辽宁大学四年的校园学习生活,是我人生中重要、难忘又觉得非常短暂的一段时光。记得走在校园的路上,当夏日的凉风吹得树叶沙沙响,我会轻轻闭上眼睛,感受微风拂面,花草芬芳,心中慨叹年轻真好!一路走来,一路成长,我衷心地感谢母校的培养,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,寝室闺蜜的相遇相守,以及我自己的付出。
1998年庆祝辽大校庆时,我还在校庆晚会的舞台上跳舞,如今转瞬二十载,我唯有遥祝母校:70年校庆成功,再创新的辉煌。
作者简介:于燕,信息学院2001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。
寝室其他成员(按年龄排序):陈思含、赵林、倪明辉、周丹、商彦彦、牛晓琛、李雯翠